5月10日下午14:30,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民族分会专家领导一行莅临我院开展交流指导活动,为我院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
此次来访的专家领导: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分会副主任委员 滕红丽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朝医药分会执行会长 朴昭衍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朝医药分会副秘书长 韩吉淑
三位专家抵达北京融科医院后,受到了医院领导班子的热烈欢迎,在刘春艳院长和李春梅院长的引导下,首先参观了医院整体环境,及重点科室,了解医院目前专家团队、专科建设、业务开展等基本情况。
参观结束后,双方来到医院会议室,围绕壮瑶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中(朝)医特色诊疗技术展开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
滕红丽女士率先发言,她详细介绍了壮瑶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的独特优势。壮瑶医药历史悠久,其诊疗方法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和传统智慧,在风湿骨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领域取得良好疗效。通过介绍壮医临床适宜技术和相关数据等,展示了壮瑶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成果,让参会人员对这一民族医药瑰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后,朴昭衍和韩吉淑先后分享了中(朝)医特色诊疗技术。中(朝)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分享中(朝)医的黄土灸、黄土罐、朝医塌渍、朝医穴位按摩等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成果,以及在局限性湿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的防治中取得的成效,加深了参会人员对中(朝)医传统特色医学的认识。
在交流环节,大家各抒己见,就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加强民族医药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春艳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交流活动为我院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医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民族分会的交流合作,借鉴专业经验,不断提升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此次交流活动在热烈而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